產品經理必備技能 — 最小可行性產品經理(下)

你好,我姓艾名許利。
9 min readNov 15, 2019

--

本文翻譯自Medium文章 <MVPM: Minimum Viable Product Manager>,作者Brandon Chu為什麼要選擇這篇文章?
我蠻常接到一些比較年輕的讀者詢問:「想要當產品經理應該要從何下手?需要具備哪些能力?如何加強這些能力?」
這篇文章剛好說明了軟體產業的產品經理主要的功能和技能有哪些。而且由於作者是從Minimum Viable的角度分享,對於比較年輕的產品經理或是想要轉行、新進入產業的人比較好入門。由於產品經理的職能非常多且廣,所以對於新產品經理而言可能會很茫然,有那麼多事情和能力需要精進,我應該先從哪個下手?這篇文章就是告訴你,這些就是你最少、至少要盡量做到好的事情,剩下的可以留給比較老的自己XD

MVPM :用戶體驗角度

1. 了解你的產品的設計模式(Design Pattern)

大多數產品都會隨著時間發展出一套設計模式,不管有沒有刻意規劃。這邊所說的模式是指產品中一再重複出現的視覺和交互物件。所有按鈕上的文字字體大小均為25px、所有表格不得超過3個欄位、每次發生錯誤時都會發出爆炸聲、向用戶發送電子郵件來傳送詳細資訊,這些全部都是設計模式。

extextweb.com上的範例,展示了設計模式的各個物件範例

了解產品的設計模式可以幫助你了解用戶如何理解您的產品,以及隨著用戶的使用時長要如何有效地為產品增加新功能。如果你通常在啟動功能時使用一個上面寫著「添加新功能」綠色按鈕,這一次,你換成一個上面寫著「驚人」的橘色按鈕,你會讓用戶感到非常困惑。

隨著產品的發展,使用一致的設計模式變得更加重要,因為它們讓團隊的每個人可以獨立地完成工作,但同時仍打造一個具有共同性的產品。

設計模式通常也和技術模式(technical pattern)呼應且互相影響,例如樣式指南(Style Guides)和物件(Component),這些基本上都是存在一個可重複使用的代碼庫,讓團隊可以高效率的工作,因為他們不必一次又一次的重新設計或重新實現相同的功能。

最快的學習方法
和你的設計師聊聊,他們應該了解這些設計模式並且能夠提供樣式指南(Style Guide)給你。同時也和你的前端工程師們聊聊,他們可以提供模式庫(Pattern Library)資訊。

這如何使您成為更好的PM?
簡而言之,在設計模式的基礎下設計產品更容易、更快。這些設計模式是過去團隊為了打造讓用戶能夠更容易使用的產品所做的決定,所以站在過去團隊的設計決策基礎之上更為容易。如果你想要打破現有的設計模式(有時候還是有些不錯的理由),請準備好充分的理由,為什麼打破目前的設計模式對產品的長期健康有幫助。

艾許利附註)
Design Guideline/Interface Guideline主要用途是規範設計風格,讓交互和視覺在整個APP裡面達到一致,同時也可以讓新加入團隊的人在設計產品和功能上更有方向、減少溝通上落差。這邊有些Guideline的範例,通常團隊內部會有文件或是相關的資料庫,規範所有component、字型的外型、大小、限制等,通常多玩自己的產品也可以大概了解,在什麼樣的情境會使用這個交互、這個icon等。
除了多了解自己產品的設計模式,也推薦大家了解Android Design GuidelineiOS Design Guideline可以更了解自己的產品在不同的OS下的差異和限制。

2. 知道如何執行使用者研究

產品經理應該要為顧客發聲。如果你不了解你的用戶,你永遠無法打造好的產品。從面對面採訪一個人到定量分析數百萬的用戶操作,了解如何好好的執行這些研究對你的工作至關重要。

最快的學習方法
進行有效的研究非常重要,建議你重點了解以下內容:

  • 了解樣本數量以及如何計算統計顯著性
  • 如何樣本正規化(Normalization)以及了解這個的重要性
  • 如何在調查和訪談中使用無偏見、無引導性的問題
  • 如何綜合結果並避免得出錯誤的結論

這如何使您成為更好的PM?
和用戶持續且不斷地測試產品,可以讓產品經理消除很多產品開發中的猜測(及風險)。在項目開始之前,透過測試來驗證你所要解決的問題確實是一個存在的問題。當你在設計和打造產品時,你應該測試產品的設計是否容易使用,並是否可能解決用戶的問題。產品上線後,你應該驗證是否確實為目標用戶解決了問題。

艾許利附註)
做使用者研究很簡單,但做好的使用者研究很難。蠻多人都覺得使用者研究就是找幾個用戶來使用一下產品,問一下他們的感想,一切就只是這樣。但其實使用者研究的學問非常複雜,根據產品的不同時期和不同目標適合不同的研究方法和訪談方式,訪談的當下也有非常多的技巧和眉眉角角來卸下用戶心房、以便獲取用戶真實且有效的意見反饋。職業生涯到現在,雖然看了很多書,但我還是覺得我非常不擅長做用戶訪談,所以會盡量把訪談的部分交給User researcher,我的焦點都會比較專注在和User researcher討論如何分析、洞見是什麼、我們訪談目標是想要消除哪些猜測和假設等、從這個結果我們可以做哪些決策等。
這邊推薦大家一個很棒的Design Kit by Ideo,裡面有非常多的資源教你如何進行研究、如何進行訪談、如何驗證等。

3. 知道如何製作原型(Prototype)表達想法

我在這邊所說的製作原型代表能夠製作一個視覺模型(mockup)來有效地表達你的想法。它們必須能夠達到以下目的:

清晰地傳達產品概念

用口頭或書面形式來溝通和描述產品體驗是非常困難的。一個Prototype,讓人們可以實體看到產品樣品,如果這個Prototype能夠交互的話更好(不用Code也可以達成),可以讓溝通的效果提高10倍。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兩個:第一,產品可以透過和用戶直接的互動來說明和表現自己,第二,因為人們通常是視覺動物,所以會從視覺上去思考,有一個可以看到的原型可以讓團隊中的每個人都可以在同樣的基礎上說相同的語言,並有效地表達他們的觀點。

當設計落後或缺失時,為團隊消除障礙

在大多數項目中,產品的設計要先於開發是非常重要的。設計師會試圖在進度上超前開發人員,因為一旦開發人員已經開始朝特定方向生產,他們的轉換成本會很高。

由於大部分的產品設計是迭代的,並且與開發同時進行,當遇到一些意外或要重新設計的情況時(例如,用戶研究發現設計不是有效的。),設計進度可能就會落後。在這種情況下,產品經理必須能夠「下海」,並成為首席設計師的「實習生」,協助製作原型等,以便工程師可以繼續開發。

最快的學習方式
開始使用Sketch吧!Sketch就像MS Paint和Photoshop的小孩一樣,它真棒。

這如何使您成為更好的PM?
通過製作原型來展示和表達你的思考,而不是假設其他人可以憑空想像並理解,團隊也可以針對你的想法給更好的反饋,並減少溝通錯誤讓大家浪費時間和精力的風險。而且,能夠偶爾製作一個實體的東西也是一件蠻開心的事情。

艾許利附註)
我的入門設計軟體其實是Adobe Illustrator,甚至到現在我還是習慣以拉甚於Sketch和Axure RP(你學會一個之後就會發現大家都大同小異,除非你要使用超高超技巧或功能)。但其實哪個軟體並不重要,很多人是用Axure RP、Adobe XD,甚至Keynote、PowerPoint都是很好製作原型的軟體,重要的是學會用視覺工具去表達想法,但同時不要侷限設計師的想像和解法。我曾經遇過一些產品經理會直接用wireframe或prototype跟設計師說,你就照我畫的設計,這完全是我內心最爛的產品經理會做的事。Prototype模型是讓產品經理可以更容易的跟團隊溝通、讓團隊了解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一個讓團隊照著做的模板,更不是一個箝制想像跟控制討論的工具。

4. 你不應該集中精力的地方

不要專注於成為一名出色的視覺設計師。花時間去培養能夠製作漂亮完美的介面的能力是多餘的,而且同時也剝奪了那些花了很多時間學習產品設計深層技巧的設計師的影響力。除非你真的精通設計(還是有些產品經理是的),不然大部分應該都只是自己認為自己很棒,而實際上卻很爛。

艾許利附註)
產品經理最難的地方是什麼都要會一點,但在每個項目上都不是專家XD(或是即便是專家也不會讓團隊裡面的人不舒服或是覺得被干涉)
如何找到那個能力的平衡、讓團隊可以信服於自己、和團隊充分溝通,同時讓團隊的每個人的專業被尊重且發揮到極致真的很重要。
因為我小學的時候被美術老師當著全班的面說我是個沒有美感的人,所以我完全沒有想要浪費時間成為一個出色的視覺設計師。(跟我合作的設計師應該可以好好感謝我的美術老師)

MVPM

我不想簡化或是讓大家覺得學習這些東西很簡單、很基礎。學習這一切並不容易,而且需要很多時間,因此,一步一步慢慢的解決它們,並享受你所學的內容。希望這對你成為一名出色的、最小可行性的產品經理的過程中有所幫助。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

希望大家喜歡這篇分享,請記得點擊拍手按鈕,上限是50個。

歡迎訂閱我的 Facebook 專頁:你好,我姓艾名許利。裡面可能會有一些比較生活化的內容。

若有任何問題或是建議,或是想看我寫什麼文章,也歡迎直接透過 臉書私訊給我,收到訊息後我會盡快回覆你!

此篇文章共有三集,另外兩篇在這裡,歡迎閱讀👇👇👇

- 產品經理好文分享系列 - 
好的文章和內容需要被更多人知道啊!
平常就很常泡在Medium上面看各式各樣的文章,而跟互聯網和產品經理相關的內容佔了百分之七十,太想要跟大家分享這些內容了,所以就開始了這個系列。
這些文章都不是我寫的,這些文章都不是我寫的,這些文章都不是我寫的
所有文章都是先徵求作者同意後,我才進行翻譯和分享。
在文章中會穿插一些自己的感想和經驗分享,也會附上原文的連結,如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直接去看原文喔!

--

--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