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近期,越來越多人考慮到上海、北京、深圳工作。相對去歐美工作,比較沒有語言障礙,離家又非常近,聽說收入也不錯,因此成為很多人的首選。
但到底收入不錯是可以賺多少錢??
我在2018年的時候,曾經在深圳騰訊工作。後來兜兜轉轉,又在2021年的時候分別在北京和上海TikTok辦公室工作。在這三個城市都工作過的我,今天想要跟大家分享,到底軟體工程師、產品經理、設計師、產品運營在這邊可以賺多少錢,薪資大!公!開!
希望可以幫助到想要來這邊工作的朋友,在求職前先對薪水有個基本概念的了解,或是後續拿到Offer 薪資談判時,也可以有個參考依據。
薪資結構
薪資結構每間公司都會有小小的差異,但不外乎就是這四項。
1. 固定底薪
在找工作時,會看到很多14薪、16薪、18薪的說法,其實就是在表達這間公司的底薪是幾個月的薪水。舉例來說,14薪其實就是你沒有意外、表現正常的話,你一年就是會拿到14個月的薪水,意味著年終固定兩個月。舉一反三,16薪就是固定年終四個月的意思,以此類推。不過拿不拿得到這個固定年終,還是得看公司發放年終的時間點。並不是每間公司都是過年後發的!
2. 股票
股票的部分,不是每間公司都有,要看公司跟你當時談的package是什麼。通常比較資深的人、職級比較高的人,跳槽入職比較容易拿到股票的選項。或是有些公司是鼓勵全員持股,那可能你的年包裡面就比較容易有股票的部分。那股票通常都會分四年發放,有些公司是每年等比例,就是每年發放25%、25%的股票。有些公司為了鼓勵員工待久一點,會採遞增比例的方式,這個依公司規定而定。
題外話:股票的部分到底值不值錢,就會跟股價有很大的關係,所以大家也要把股價考慮進去。畢竟騰訊股價在近半年已經跌了30%,阿里的股價近半年也跌了40%,那就會非常非常非常大程度的影響你的總收入。
3. 簽字費
簽字費通常是跳槽才有的,是一次性在你入職的時候發放的費用,其實就是跳槽額外補貼的概念。
4. 績效獎金
績效獎金就是除了保障的固定年終之外,再給的額外的獎金。這跟台灣一般想像的年終不太一樣。前面第一點所說的固定底薪,其實就已經包含公司承諾會給你的年終獎金了,所以這邊的績效獎金是指你真的表現超好,那有可能公司還會給額外的獎金。
薪資大公開
主要數據來源是來自脈脈,這邊的一個職場內容社區平台,上面的用戶匿名所提供的平均數據。同時我也訪問了在這幾間公司工作的朋友們,請他們評估看看這個數據,跟他們實際了解的薪資情況有沒有落差,所得出的一個結論。
強調!強調!強調!這只是平均值,請大家做參考就好!
一些反饋:
1. 阿里的數據微微高估了,但我猜可能是因為之前阿里股價曾非常高。
2. 設計師的數據樣本相對比較少,因此可能偏差會比較大。
3. 字節和騰訊的數據我覺得還算蠻準確合理的。
4. 數據中,工程師沒有區分哪類型的工程師,因此同個職級內的薪水高低可能差距會比較大。以字節為例,體現在薪資上的話,算法工程師>後端工程師~=客戶端工程師>前端工程師~=數據分析師。趨勢上就是,如果你做工程越底層,或是算法越偏研究,技術難度越高的,薪資就會越高。